查看原文
其他

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不意味着失去发展准星 |新京报快评

徐立凡 新京报评论 2020-08-25

不设立经济增速目标,围绕“六稳”、“六保”,设立了具体的民生目标和改革目标,今年的经济不会失去准星,仍会有的放矢,稳中求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文|徐立凡


5月22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对今年不设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基于当前宏观形势作出的清醒判断。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目前,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依旧很大,国民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防疫和经济复苏的双重挑战,决定了不能再以经济增速作为唯一发展目标,而需要在秉持“生命至上”理念的同时,谋求发展。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是经济升级转型的必然。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蛋糕做大,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已逐渐从刚性的指令性指标转为弹性的指导性指标,一些地方已先行不再设立经济增速目标。经济增长由重速度转为重质量、重效益,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表现。而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还有助于抑制大水漫灌、财政赤字货币化、盲目上项目的冲动,为明年的经济发展腾出政策空间。

实际上,即使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不把刺激经济的招数用足用老,也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2019年,尽管面对国内外风险明显上升的挑战,国民经济仍实现了6.1%的增长,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在诸多不利因素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仍保持3万亿美元规模,总体稳定。这意味着,中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当然,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不意味着不要发展。4月17日和5月1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其实已经为经济增长设立了空间和底线。

具体而言,“六稳”涵盖了经济增长的弹性区间,“六保”画出了经济增长的必守底线。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然后再以保促稳、稳中求进。

还应该看到,虽然不设经济增速目标,但从“六稳”、“六保”的导向来看,经济发展的目标并没有偏移,只是被分解得更加具体化了,同时也更加注重与社会效益结合,更加注重民众的切身感受。例如,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全面实现脱贫的目标没有变,而是被摆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等目标就属此类。

此外,通过改革求发展的思路也更加清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为进一步扶持实体经济设立了硬指标;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等措施,则指向了制度创新和优化央地关系等。

可以说,不设立经济增速目标,围绕“六稳”、“六保”,设立了具体的民生目标和改革目标,今年的经济不会失去准星,仍会有的放矢,稳中求进。

□徐立凡(专栏作者)


编辑:胡博阳  校对:危卓


推荐阅读:

越野车钙化滩上豪横漂移,蒙面戴墨镜道歉有多少诚意|新京报快评

郭敬明分享“防晒糖”被打假,别再“名人安利就跟风打卡”了|新京报快评

明确 “私人物权平等保护”,民法典为财产权撑腰| 新京报快评

抢注“雨衣妹妹”商标被驳回,坚决对抢注“生意”说不|新京报快评

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 | 新京报社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